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5的博文

瑞幸优惠券模式算大数据杀熟吗?

近日多家媒体曝光了瑞幸咖啡不同用户在同一门店购买同一产品时,价格存在差异,涉嫌大数据杀熟。《经济参考报》记者还致电瑞幸咖啡客服,客服表示,“每个人的优惠状态是不一样的……优惠券是随机发放的,与购买次数无关。”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瑞幸的优惠券模式到底算不算大数据杀熟?   一、瑞幸《招股说明书》的说法和客服不一致 瑞幸客服肯定是受过统一培训,所以优惠券随机发放应该代表了公司的官方意见。但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的说法却是:优惠券怎么发放是人工智能根据大数据通过算法确定的。以下是笔者摘录并翻译的部分内容:   我们采用了一种动态定价模型,该模型使用算法,以优惠券和折扣券的形式,为具有不同消费偏好的客户调整和应用不同的折扣……利用我们的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能力,我们采用了一种动态定价模型。该模型运用算法,综合考虑包括材料成本、客户需求在内的多种因素,以优惠券和折扣券的形式,为具有不同消费偏好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折扣。具体而言,我们分析客户行为和交易数据,以更准确地识别他们的需求,并针对每位客户量身定制我们的销售和营销活动。   我们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微信上战略性地投放提供优惠券和代金券的广告,以吸引顾客。借助最新的基于位置的服务广告功能,我们能够实现地理定位目标客户……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来与客户互动。随着我们了解客户的偏好,我们能够更精确地为他们推荐产品,并为他们个性化菜单,以便轻松点餐。此外,随着我们收集更多的客户行为数据,我们可以实施动态定价,通过提供定制化的折扣来留住客户并增加回购率。   瑞幸客服和《招股说明书》的说法矛盾的,何者为真?笔者倾向于招股说明书,因为那是正式的法律文件,如果有假,公司的法律责任很重。   二、同等交易条件价格不同有什么法律问题? 既然优惠券是瑞幸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的,那瑞幸公司的客服为什么告诉消费者是随机发放的。因为新闻报道中说的“不同用户在同一门店的同一产品时,价格存在差异”,是在同等交易条件下给不同的消费者不同价格,这就涉嫌大数据杀熟,对瑞幸公司而言,是有法律风险的。   1 、涉嫌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据《招股说明书》,瑞幸算法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消费偏好、地...

剥离Chrome还是温和整改?谷歌反垄断处罚的博弈分析

2024 年,谷歌因为和苹果三星等渠道签排他协议被美国法院判定违法垄断。近日,美国法院再次召开听证以确定谷歌在被判垄断后应受何种处罚,谷歌 CEO 皮查伊也将出庭接受法院质询。美国司法部要求严厉处罚谷歌,剥离 Chrome 浏览器,并向竞争对手开放搜索数据,而谷歌则建议温和处理,同意不再签署排他协议并同意接受定期反垄断审计,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双方立场不同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笔者认为,处罚措施是不是严厉,绝不仅仅是经济损失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有没有对谷歌搜索引擎的网络效应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处罚造成网络效应被削弱,则谷歌可能丧失产业主导权,这才是最可怕的。   一、网络效应是搜索引擎的产业进入壁垒 所谓的网络效应,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用户数量,用户越多,产品就越有吸引力的效应。美国互联网巨头中,亚马逊的电子商务、谷歌的搜索引擎和 Meta 的社交网络都高度依赖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实际上是搜索引擎的产业进入壁垒。搜索引擎根据算法给结果排序,而用户对搜索结果点击则是对算法好坏的反馈,搜索引擎服务商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优化搜索算法。所以用户多的搜索引擎的算法有两个优势,一是热门关键词的反馈更好,二是非常用的长尾关键词的反馈更好。   搜索引擎的用户越多,服务商能获得的数据就越多,对用户的理解就越好,提高的搜索结果质量就越高,而且搜索引擎是双边市场,一边是免费的搜索,一边是向品牌收费的广告,用户数众多的大搜索引擎对新进入者的优势也是双边的,除了搜索质量更好,用户对广告的反馈使其向品牌商提供的广告质量也更高。   这种优势造成的搜索引擎自我强化还有马太效应,数据的积累还可以对搜索数据的分析推出更多新的其他服务,并进一步吸纳更多数据,是非常强大的良性循环。依靠着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谷歌不断以搜索引擎为依托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目前超 20 亿用户产品有就 7 款 —— 安卓操作系统、 Chrome 浏览器、 Gmail 、谷歌地图、谷歌应用商店、搜索引擎和 YouTube 。   这种网络效应形成后,对竞争对手来说先发优势就很难破解。这个壁垒还在于,要进入搜索引擎产业的公司可以斥巨资雇佣优秀的技术人员,但无法获得海量用户对搜索引擎质量的反馈结果,而这种结果对...

酒店利用算法串通价格,法院居然判不违法?

笔者之前曾撰文 《美国新案例:算法如何帮助酒店串谋价格垄断》 ,介绍了美国赌城大西洋城酒店因使用算法串通定价被起诉轴辐协议违法垄断的案例,但最近看到美国法院对赌城拉斯维加斯酒店的类似案件做了判决,居然驳回了诉讼,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该案中法院为什么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先介绍一下轴辐协议,传统的反垄断法,禁止竞争对手串谋涨价,认为这构成横向垄断;也严格限制产业上下游厂商对产品价格进行限定,比如生产商要求零售商不得低于自己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认为这构成纵向垄断。而轴辐协议则是由一个机构作为轴心,比如本案中的算法服务商,把很多作为辐条的竞争对手酒店组织起来,在酒店不直接沟通的情况下就可以达成协议串谋抬价,这种协议的形态介于纵向和横向垄断之间,被称为轴辐协议。   一、原告指控:被告使用轴辐协议违法垄断 原告是两名在拉斯维加斯酒店住宿的住客,被告是五家拉斯维加斯酒店(以下称“酒店被告”)和两家提供酒店管理软件和服务的公司(下称“算法服务商”)。算法服务商提供了两款软件产品, 2001 年推出的 GuestRev 和 2013 年推出的 GroupRev (以下简称“散客定价和团体住客定价产品”),都可以在线抓取被告酒店公开的价格信息和入住率,然后利用算法为酒店提供针对个人客户和团体客户的房价建议,酒店被告据称在不同时间点使用了这些产品。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两项:   1 、 轴辐式合谋 ​​ : 算法服务商和被告酒店存在一个轴辐式合谋,算法服务商和被告酒店之间实际达成了一系列垂直协议,而被告酒店之间则默契地使用其散客定价和团体住客定价产品,这产生了反竞争效果。 2 、 垂直协议 ​​ : 被诉与算法服务商签订了一系列垂直协议,使用散客定价和团体住客定价产品软件,导致酒店房间价格人为抬高,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二、美国政府的观点:用算法串谋构成垄断 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两大反垄断监管机构曾就美国另一赌城大西洋城酒店的类似案件出过利益声明,支持原告。该声明认定:算法价格固定被视为一种反竞争行为,类似于传统的价格固定协议。   对于其他诉讼中被告认为原告必须提供竞争对手之间的直接通信证据才能证明价格固定协议。声明指出,法律并未要求直接通信证据,间接证据和共同代理的使用足以证明...

用人工智能分析约会对象,法律上有什么注意点?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Jemima Kelly (下称“凯莉”)最近撰文称她被约会对象用 ChatGPT 做心理分析的遭遇 [i] :约会对象用 AI 对她发表的上千篇文章进行深度研究,并得出一份长达八页的心理档案。起初她并不介意对方这么做,后来想到其他人可能会利用它进行邪恶目的时,她感到毛骨悚然。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用人工智能给自己或其他人做分析时,有哪些法律上的注意点。   一、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公开信息是不是合法? 如果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的是公开信息的,不需要被分析人同意。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是 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最高院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也有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四)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   二、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不宜上传至人工智能 未公开的个人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如果上传到人工智能公司进行分析,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虽然根据人工智能企业的隐私政策,他们理论上不会泄露用户上传的信息,但不排除其内部人员会阅读到相关个人信息,或者根据合同向第三方,比如技术合作方提供,也会加大泄露风险。同时,在技术故障的情况下,不排除人工智能会在向其他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输出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所以未公开的个人信息,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信息,都不宜上传。   三、审慎公开人工智能分析的结果 现实中的一些场景,可能会需要使用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分析,比如本文之初介绍的网上约会场景,一方在约会前利用网上的信息,找人工智能分析一下对方的性格,也算一个正当理由。   但人工智能的技术目前不太成熟,其分析可能会不够准确,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幻觉、也可能因为训练素材的原因存在歧视。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在分析的结果中,如果约会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的,还只是对自己和对方的进一步发展关系有影响。但如果把分析结果公开的,则可能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