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签互不挖人公约,头铁不怕百亿反垄断罚款?

据 媒体报道 [i] ,生猪养殖巨头牧原集团日前宣布,其联合温氏、双胞胎、正大等行业巨头发起行业互不挖人公约:“为减少内卷,文明发展,我倡议:不挖人,不拆台。如有违约,加倍反制。”看到这个新闻笔者 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这个公约有《反垄断法》违法风险,可能导致高达几十亿乃至数百亿的罚款。 《反垄断法》规定, 经营者违法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牧原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2022 年的营业额 [ii] 1200 多亿 元, 温氏 和 双胞胎 [iii] 都是 [iv] 800 多亿元, 正大集团2021 年营业 额 [v] 1800 多亿元,这个互不挖人公约要是已经实施且被监管部门判定为违反《反垄断法》,这些公司最高可能要罚 400 多亿元,最少也要 40 多亿罚款。即便这个互不挖人公约没有实施,每家公司 300 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情。 问题一、猪企互不挖人公约有什么法律问题?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生猪养殖巨头私下签订的相关协议最大的问题是阻碍竞争。企业之间相互挖人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不侵犯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应该受到鼓励,因为这会促进劳动力、人才、技术这些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竞争的好处是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诸如技术升级加快,产品价格下降,有能力的员工薪酬上涨等积极正面的因素,消费者和员工也能够从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获益。 企业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必须给被挖的员工加薪,提高待遇,如果一家企业单独对外宣布:我不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这个行为并不违法。但如果几家行业巨头共同提出并实施互不挖人公约,这种串谋的协同行为本质就是一种操纵薪酬价格的联盟,即卡特尔行为,可能会导致作为个体的企业员工群体在与企业博弈时无法获得公平的薪酬待遇,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同时,因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环境被破坏,对企业自身的损害也很大,因为其研发很可能会受到影响,技术升级因此变慢,效率也会因此降低,并进而对消费者权益造成影响,损害消费者本应获得的竞争红利与创...